(文 刘祖光) 褚时健曾经是个风云人物,他担任一家小厂的厂长后,用18年时间,使这家小厂成长为每年利税高达数百亿元的大型集团。在那个月工资普遍只有几百元的年代,他们厂一个普通职工的工资至少有四五千元。1994年,他当选为“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”。
正当褚时健春风得意时,人生之路却偏离了航向。因为贪污74万元美元,于1999年被判处无期徒刑,此时,他已是71岁的老人。女儿在狱中自杀身亡,自己又身陷囹圄,这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,可谓是一生中摔得最惨的一跤。许多人为他惋惜,认为他这辈子完了。
出人意料的是,老人并没有垮掉。他先是获得减刑,改为17年有期徒刑。劳改两年后,2002年因患严重的糖尿病保外就医,回家养病,活动范围限制在老家一带。按照我们的设想,他在老家能颐养天年是最好的结局了。但是,他并没有选择这条路,而是承包了2000亩荒山开发果园。
这时他已75岁,身体不好,要承包的荒山又刚经历过一场泥石流,一片狼藉,当地村民都说那是个“鸟不拉屎”的地方。诸多困难并没有阻挡他的“疯狂”行为,他带着妻子进驻荒山,脱下西装,穿上农民的衣服,昔日的企业家完全成为一个乡下老农。他用汗水把荒山变成绿油油的果园。奇怪的是,在昆明,街上的橙子10元钱4公斤,而他种的冰糖脐橙1公斤8元钱都买不到,而且产品一出来就发往深圳、北京、上海等城市,在云南本地很难见到。
有一年,爱好爬山的万科集团总裁王石来到云南,特意去看望褚时健。王石没有看到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家,却看到一个面色黝黑,神情开朗的农民。他们在一起交谈,没有一句言及企业管理,他向王石介绍的都是果园、气温、果苗的长势。言谈之间,自然谈到一个核心问题:2000亩的荒山如何管理。
褚时健使用了以前的办法。管理烟厂的时候,他采用与烟农互利的办法,为了种出优质烟叶,由烟厂投资,直接到烟田去建立优质烟叶基地,并且把进口优质肥料以很低的价格卖给烟农。随着烟农的致富,实现“双赢”的是烟厂,原料一天比一天好,竞争力一天比一天强,最后变成“印钞工厂”。而在果园,有一百多户农民共三百多人忙碌,他给每棵树都定了标准,产量上他定个数,说收多少果子就收多少,因为太多会影响质量,所以多出的果子他不要。这样一来,果农一见到稍差的果子就主动摘掉,从不以次充好。他还制定激励机制:一个果农只要完成承担的任务,就能领到4000元工资,质量达标再领4000元,年终奖金2000多元。一年下来,一个农民能领到一万多元,比到外面打工挣钱还多。
他管理烟厂的时候,想到烟厂上班的人挤破头;现在他管理果园,想到果园干活的人也挤破头。这个已经80多岁的老人,面对人生的沧桑懊恼过、痛苦过,但流过泪后,擦干泪水,又一次点燃希望之火,用心过日子,将日子过得红火,让周围的人幸福、快乐。
王石感慨地说:“我得知他保外就医后,就专程到云南山区探访他,非常受启发。他居然承包了2000亩山地种橙子,橙子挂果要6年,他那时已经75岁了。你想象一下,一个75岁的老人戴着大墨镜,穿着破圆领衫,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挂果是什么情景!2000亩橙园和当地的村寨结合起来,带有扶贫的性质,而且环保生态。虽然他境况不佳,但他作为企业家的胸怀呼之欲出。我当时就想,如果我遇到他那样的挫折,到了他那个年纪,我会想什么?我知道,我一定不会像他那样勇敢。”
——摘自《感悟》2008年第8期
后记一: 楮时健一位历经坎坷的已暮老人,经历了辉煌和颓废。他不是伟人,但75岁的老人用他的坚定与执着对人生做出了完美的诠释;他的信念与智慧默默启迪着后辈。他的事迹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,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……“也许爱恨终将离散 ,我要把感动留在人间”
这是一种精神,感人,触动,励志,温馨……